0559-8505999
最新消息

【龙裔名人】新安书画名家—汪则之

2021/4/13


其祖父汪述祖又名汪子贤,为光绪二十年(1894年)进士,在京城任吏部主事,且文学造诣颇深,著有《余园诗稿》等书籍存世。其父汪德光,字仲容,晚年号归洁,早期为中国同盟会会员,后为休宁商会的第二任会长兼任商团团长。晚年居住在屯溪下黎阳36号,以行医度生,对于家乡来人看病一律免费。

则之先生五岁便在私塾读书,他从小酷爱金石书画,其读诗书之余学书画,并有专职教书画先生授课,宗师于新安画派大师渐江、汪采白,书法取法二王,兼学苏、赵,在此期间并向堂兄汪铁冗(吴昌硕的学生)学刻金石, 因家庭较富裕,所以一直在家攻读诗书、学习书画、金石。


则之先生四六年十月至四九年四月任屯溪图书馆馆长、皖南通讯社社长、大道报社副社长兼总编,因每天工作量不大,所以大部份时间均在写字绘画,结识了许多书画朋友,曾在一个阶段,每逢星期日与书友举行一次笔会(兰亭式)壶碟会,黄澍先生即为画友之一。使众画友磨墨润笔,即兴挥毫,为学习、交流新安书画及后来筹办“新安书画社”“中山書畫社”“醉墨山房”打下了基础,在“屯溪文史”第一集刊物上,则之先生写了“从蝴蝶会到醉墨山房”一章。


新安画派,明末清初之际,在徽州(徽州又称新安)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,他们善用笔墨,貌写家山,借景抒情,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,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,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,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,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。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、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,所以时人称他们为“新安画派”。

而立之年历尽坎坷,其刻苦于丹青“永嘉诗稿”记有“翻山越谷渡河川,药篓满载叶藤根,带雨归来还研墨,一支画笔不轻丢。”却后渐入坦途,其毕尽心力倾注书画,与同仁创建屯溪新安书画社,黃山市中山書畫社,寒暑数载日执管不辍於醉墨山房,书画联谊四海,作品横流八荒。数十年来画黄山风景不下千幅,笔墨洒脱,篆刻苍劲有力,章法谨严,集诗词书画、篆刻技能于一身,与其兄汪行之及汪羊被时人称为“屯溪三汪”。

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、《文汇报》、上海市政协主办,向港、澳、台发行的《联合时报》、《黄山日报》、《长江开发报》、《深圳特区报》、《湖南日报》、《新民晚报》、《海峡之声电台》、《黄山广播电台》等均多次对则之先生的作品给予评赞。

澳籍华人画家姚迪雄先生、日本书法家岗井宁子女士、美国洛杉机博物馆芮舒粲女士、日本画家太田黑八郎、刘海粟大师、对其作品均有高度评论,沈醉先生亲笔书写题诗赠则之先生:“相交应恨晚,羡君笔有神”,大文豪陈叔谅先生赞其为新安画派传人中之精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祭文

庚午初秋,谨以素笺撰文,谨祭于则之仁兄之灵前。兄半生坎坷而志不为夺,书画诗词金石无一不功,面面皆精;新安之精灵,徽屯之奇才,诚当之无愧我辈之良师益友也!今英才陨落,顿失知音,岂不悲哉!
兄才识德操胜弟十倍,不求名位,不逐利禄,经营醉墨山房,晨昏操劳五年如一日,未取毫厘之偿,时下难寻难觅;为文化交流,加深两岸情谊,不懈其力,祈早统一,丹心一片众所共鉴。值兹大可作为之年,正展所长之时为顽疾夺命,能不哀哉!黄山龙裔公墓之筹建,兄多襄助,龙飞凤舞点墨成金,为中外来人称赞不已。人去物在,触景神伤。奈大事未竞,兄先吾而去,使弟失却依仗,岂不伤哉!兄丧偶在先,严慈兼挑,抚育有方。今儿女子婿均出世立业,诚孝可嘉,正当享天伦之乐,含怡弄孙度晚年清福。鹤来西归,置儿孙何堪?能不痛哉! 人海茫茫,求一知己殊难。兄弃我先行,弟悲哀伤痛不能自已,无才少文,难尽所怀,呜呼哀哉,伏维英灵有慰。
钱继承顿首泣拜